时尚、现代、潮流、商业,在上海这座前沿大都市,我们开启了一段,探寻匠心、理解品味、感受生活与时尚交融,传统与现代碰撞的设计之旅。
11月24日到11月27日四天,我们前往上海的7处设计高地、走访5家上海著名设计师团队,参观2大设计师代表作品。在上海,与大师同行,完成了一场自我的能力进阶与审美修炼。
01
黑泡泡设计
孙天文的办公室,进门是一整面内嵌式书架,美学、心理学、哲学、传播学、营销管理……桌面上散落着未完成的手稿和最显眼的两本《头条世界史》《色彩cromorama》。
“基础的一般几百稿,精细化的要上千稿”孙天文从书架上拿出一沓图纸娓娓道来。他起初是学油画的后来辗转到美工再到做室内设计,几年来又主攻建筑。留平面图的习惯是在一次与业主的沟通中形成的,被全盘推翻白费了很多心血,所以他给大家反复强调要节点化地落实图纸。
讲到武汉的一个合作项目,孙天文坦言他很爱玩光,可以做到一盏射灯都不要,为了避免和其他设计师撞题,他选择了疗愈这一别出心裁的主题。
在极具线条感的红色长桌上,孙天文现场画图,用桌椅布局讲如何营造客房的亲切感,强调做设计要进行深度思考。在黄山西递酒店的案例分享中,孙天文设计了强烈的疏密关系,打破原有的水池格局,用不平衡的分布突出空间的重心;在明暗变换的加持下,蜿蜒的连廊营造出“曲径通幽”、“不识庐山真面目”的意境。
设计是否要为生活让路?孙天文的回答是否定的。“需求是被创造的,我们设计师要有引领者的心态,不要一味迎合大众。”他认为好的设计能够带来更优质的生活。他还分享了管理学和心理学的不同视角如何考量设计问题,例如酒店设计要重点考虑管理成本和能耗;从心理学角度看“离开的一刻”更应该给顾客留下好印象。